9月1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本届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幕。本届工博会为期5天,共设9大专业展,吸引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38家参展商,其中境外及外商投资企业约占20%。展览面积达24.5万平方米,近50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展首发。本届工博会到场专业观众较去年增长4.3%。
作为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工业展会,本届工博会的成功召开对提振全球工业经济信心,彰显我国改革开放决心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寻机”新基建、发力数字化,为双循环提供数字基础
本届工博会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特征,也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潮流趋势,将给制造业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重塑生产方式和流程,改造生产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不仅孕育出新业态新模式,而且赋予传统产业价值提升新势能。
本届工博会的主题正体现了制造业发展的时代性,同时也紧跟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中的新成果新前沿,展示我国制造业在新产业变革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最新进展和成效。全新打造的“智慧物流”展区,围绕机器人应用的仓储物流供应链,展示“非接触”式交互应用的机器人应用案例。阿里巴巴、京东、震坤行等行业巨头,展示产业链供应链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智能互联理念的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中国“智”造力量也在百花齐放。在本届工博会中可以看到,多家来自本土的造车新势力纷纷拿出最新的创新成果,抢滩布局中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上汽5G+L4智能重卡”荣获了202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首次亮相,各项技术指标都足以比肩全球顶尖水平; 在智能网联方面,最新搭载了5G技术的i-BOX联创智能底盘控制与网联系统已经被应用于上汽5G智能重卡洋山港示范项目。今年是5G应用全面铺开的一年。作为中国与全球制造技术创新风向标,本届工博会今年进一步加强了“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呈现。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展示了与宝钢5G工业互联网领域首个落地的标本项目,通过运用独立组网的5G网络充当宝钢无人重载框架车的“千里眼”,大大加快了钢厂智慧化物流模式的建设进程。中移上研院深耕工业能源等企业市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发挥着“端-管-边-云-用”一体化的优势,形成1类工业网关等工业终端、1张工业网络、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N大行业应用的“1+1+1+N”工业能源产品体系,为工业能源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安全监测提供N个智慧工业能源细分解决方案。中国联通更是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实景沙盘、AR/VR等多功能互动装置,全面展示了智慧港口、数字孪生、联擎-全连接工厂等解决方案。
玛莎拉蒂、歌诗达邮轮、依维柯……意大利国家馆无疑是今年展馆内最受人关注的焦点。今年适逢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意大利国家馆在筹备之初就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成功在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的展厅里集中展示了意大利国宝级企业和产品,以及意大利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工博会一直以来坚持国际化视野办展,打造国际化平台,着力提升展会能级。设立外国国家馆也正是工博会在国际化发展中迈出的创新之举。
首发首展创新高,CIIF大奖呈现“中国制造”实力
本届工博会开幕首日,同期揭晓了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含特别大奖)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国家馆奖”,CIIF特别大奖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所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获得。
今年6月底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完成全球组网的,正在天上运行的35颗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2颗出自该研究院。成果采用了国产龙芯CPU+FLASH的架构,填补了国产航天处理器的空白;核心器件全部国产化,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核心器部件自主可控,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纵观今年的CIIF大奖名单,既有聚焦国之重器的重大工程项目、又有在关键“卡脖子”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新技术新材料,还有围绕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等引领工业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探索。
除获奖展品外,本届工博会也是历年来首发展品最多、首展技术最集中的一届,首发首展300多项新产品、100多项新技术。西门子、SAP、欧姆龙、三菱电机、ABB、发那科、安川电机等一些境外品牌以及工业巨头都表示,本届工博会是今年以来在全球范围类,第一次大面积出展,理所当然新品不会缺席,这也呈现出中国将有机会取代欧美成为制造业新技术发布的首选场。
连续17年参展工博会的ABB围绕“未来工厂”、“未来医院”、“未来汽车”三大主题,在现场展示了丰富的数字化、智能化机器人解决方案。未来工厂展区展示的硅片装卸、手机功能测试、继电器测试、曲轴去毛刺、快递件高速分拣等多个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与柔性。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庞邢健表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社会、经济形势依旧充满挑战。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希望把新的应用首先在中国落地,运用施耐德在工业领域的丰富实践和深厚技术积淀,以帮助工业客户把握方向,应对生产运营韧性、效率以及可持续等挑战。”
同时,在今年发布的新品中,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产设备,研发、制造都呈现出向国内转移的趋势。发那科的最新协作机器人虽然是全球研发产品,但其生产的供应链更依赖中国供应商,库卡公司的新品机器人则完全是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产品。
“抗疫”成果集中展示,“云端”助力首开“线上工博”
据了解,本届展会从筹备阶段开始,严守疫情防控底线不放松,会前制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会中对参展参会人员采取实名、分时、错峰、预约、限流等措施,同时做到“六必”,即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消毒必做、突发必处。
除了常态化下疫情防控,为展示产业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新成效,工博会还邀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集中展示在抗疫防护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展品数达100多件。“科技赋能疫情防控”板块,通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以及签约互动等形式全方位展现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对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作用,体现上海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览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新冠临床诊疗室“搬”到现场,展示疫情一线病房中使用到的相关临床产品,如新型同轴套管、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的浸泡型消毒箱、全黏贴口罩、噬菌体筛选和新冠肺炎多模态精准影像诊断和AI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等,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抗疫一线医疗人员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今年工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会展新模式,通过5G直播、虚拟展厅等互联网新技术,首开“工博会在线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展。5G直播、虚拟展厅等互联网最新技术、360度观展平台等满足了展商和观众实现“云上”观展、洽谈、对接的需求。
作为成立了20多年的“老牌展会”,在“云端”的帮助下,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也使得工博会这一平台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更好地服务展商,发挥“风向标”作用,推动在线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端对话平台,引导产学研对接
本届工博会论坛坚持“少而精、创品牌”的原则,重点聚焦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工博会最重要的高端对话平台。今年的IEID会议采取“1+8”模式,一个主论坛首次迁至国家会展中心与工博会同地举办,全球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在这一平台上开放交流,现场有超过100位院士参会。八个专题会议,分别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现代交通工程、创新设计和数字创意等领域,开展专业性高端对话与思想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大会中致辞时表示,面对创新发展的国内外压力与风险,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潜心打造创新驱动的“硬核”,大力推动创新要素聚合,实现科技产业和谐发展。要提升实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增添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要拓展潜力,推动开放创新取得新实效。
相较于往年,今年会议增加了项目对接会,引导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对接。面向全国征集了近200项企业创新需求,中国工程院征集了237项创新成果,并首次在工博会设置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围绕国家和上海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促进院士团队科研成果产业化。
这是一届提振信心、求新求变的展会,更是一届聚焦国内国际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展会。受全球疫情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本届工博会的如期成功举办,将支撑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赋能世界产业创新发展。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customer@i-gong.com。
Copytight ©2002-2019 深圳爱工网科技有限公司 izgb2b.com 保留一切权利。客服热线:4000-129-626